【重新探索貝多芬】
練琴練到這個年紀,要演奏完一整套貝多芬奏鳴曲,其實不難,真的,重要的是演奏者面對樂曲的態度。
我是金牛座的死腦筋,即將邁入知天命之年面對的貝多芬,是要自己的。我開始閱讀有關貝多芬的書籍,其中小提琴家Szigeti跟Rostal寫的這兩本是我收穫最多的,匈牙利提琴家詮釋音樂的概念對我有極深影響,而Carl Flesch嫡系對樂曲鉅細靡遺的檢視,在我跟隨Brandis已經領教;讀這兩本書,就好像跟著老師上了數堂課。
再來就是不斷的讀譜。我刻意不看以前劃過指法弓法的樂譜,從現在的觀點,一句一句重建,因為這樣,練習的腳步慢得讓人心急,頭腦也很疲憊,但我想每一句音樂都不是靠直覺的拉奏出來。
而同樣一首樂曲,再熟練,都能從裡面發現以前沒注意到的,演奏CD裡也沒聽到的,這些被遺漏的細節,是為什麼?一邊也從貝多芬的習性去推測這樣記譜的原因,有些可以忽略,有些可以深究。反覆思考這些,有一種探求真理的樂趣,雖然我的搭檔對我練習時不斷提問有點厭煩 😆 但是我敢勇敢的說出:這是張雅晴50歲的貝多芬!
#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